- 清空播放記錄
您還沒有看過影片哦


- 成分複雜:222.81.155.67@2018-07-07 19:04:31
- 茶葉蛋Madam:121.77.89.1331750。其實是一個沒有什麽新意的故事。第1次看芭蕾舞時紅衣服的王子什麽的,真的把我醜到了。不知道演員的年齡,學生的法令紋太深了,沒想到還是年下攻。
- 馮允莊:171.14.208.25稍微熟悉海軍史的人都能看出本片故事的胡說八道。決定艦船方案的要素裏最重要的始終是軍令部的技戰術指標,而不是預算,隱秘的特別預算是常識;艦政本部裏藤本喜久雄(藤岡)與平賀讓(平山)的分歧是戰列艦設計方案之間的,而不是航母與戰列艦之間的;46cm主炮口徑是絕密,根本不能宣之於口;“大和”作為日本的象征是海軍的自我滿足,普通國民直到戰爭結束也不知道這艘軍艦的存在,另外軍艦由軍令部命名,平賀讓沒這個權力……等等。而且從上到下害怕的隻是對美戰敗,對戰爭的性質依然沒有任何思考(現在已經不奢求日本人還有這份心思了)。優點是特效有進步,比那個垃圾《男人的大和》強不少,導演掌握節奏還可以,迎合年輕觀眾。
- 咪魯馬甲:222.89.51.98想一想,所處的現代不算太好,比起惡劣的過去卻至少有“非罪化”這一保護傘,讓男人與男人相愛不至於遭受牢獄之災。“非罪化”太重要了,人們可以自由地表達親昵,公眾場合拉拉手也不至於要懸著一顆心,不需要找一個女人來證明自己性取向沒走偏,不需要為了自己性命的安危卻祭上一名無辜女子的終身幸福,而你隻需要承受一點點不婚不育的倫理壓力或者一些歧視,不管怎麽說,你可以活下去。而七十年代蘇聯,不僅同性愛本身是禁忌,體製內對私生活監控的無孔不入製造的更是一種命懸一線的恐怖。這樣,哪怕視覺表現再成功,選角再如何出色,謝爾蓋的胸肌再如何健碩,都會處於驚悚的情緒狀態,你沒辦法去共情他們的小浪漫和魚水之歡。你隻會恐懼於自己的私生活被剝奪、每個人都失去享受藝術的權利時又該如何自處。而“根據真實事件改編”幾乎又多了一重恐怖。
- 別來春半:123.235.135.166果然日本所謂反戰片都是反戰敗和反對美開戰,不過這部就當中二青春片來看。